2010年首部国产鸿篇巨制《孔子》摄影和特效之魅
编者按:2010年首部国产鸿篇巨制,华语电影圈强大阵容联手打造,剧力万钧的故事脉动,豪情万丈的英雄情怀,再现中国2500年前的春秋争霸乱世——这就是《孔子》。在此,我们首先为大家奉上鲍德熹先生的精彩访谈,畅谈《孔子》摄影和特效之魅,稍后将为大家带来特效制作技术揭秘,敬请期待。 个人简介: 鲍德熹,《孔子》摄影指导、后期制作总监。至今已5度摘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摄影奖。香港电影摄影师,HKSC会员,鲍方之子。鲍德熹出生于艺术世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了其辉煌的电影生涯。 2000年凭《卧虎藏龙》夺得奥斯卡最佳摄影、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和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等多个奖项。 2006年,34420号小行星“Peterpau”以鲍德熹的名字命名的,以表彰其电影方面的成就。 近十年作品:《孔子》 (2010年)、《无极》(2005年)、《如果•爱》(2005年)、《北京乐与路》(2001年)、《卧虎藏龙》(2000年)、《小亲亲》(2000年)、《半支烟》(1999年)
洗练色彩 质朴影像 沉稳镜头——摄影篇 《孔子》作为鲍德熹这位奥斯卡大师的心血之作,每个镜头都拥有生命。视听震撼之外,是心灵的震颤:幻梦昭然的子见老子,生死契阔的颠沛流离,舍生取义的殉道门徒,轻烟幻灭的“红颜知己”,皓首苍颜的衰老终回……从人心灵深处揪出最热切的感触。 鲍德熹把《卧虎藏龙》那样的武侠片拍出文化的神韵,把《孔子》这样的历史片拍出了激荡豪迈、剑拔**张的大张力。 提问:与您以往的作品相比,《孔子》在拍摄技术和表现方式上有哪些突破? 鲍德熹:拍摄《孔子》首先要避免的就是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然后就是所有虚构式和太戏剧化的布光和镜头都不能采用。因为《孔子》是一个真实的人物,而非传说中的人物。我们要将这个历史人物好好表现出来,所以在整个处理上和我以前的电影完全不一样。可能对我比较熟悉的观众都知道我的电影色彩都很明亮、饱满或者景深很大。在《孔子》这部电影中我不是刻意的将以前的作风都给抛掉,我是按照真实的情况尽量的还原孔子朴实的一面。而在拍摄孔子朴实的一面时,我没有选择用黑白的色调来处理,是因为我觉得,可能有时你去追寻某一个特点时,就表明了自己的方向,你越突出自己的技巧就越妨碍这个故事本身的架构。 两千多年前,不要说彩色,连黑白都没有。在这点上如果我们去采取现在很喜欢用的褪色、偏色或加颗粒的方式都没有办法去真正表现两千多年前这样古朴的文化。古朴的文化是可以用像山水画一样的感觉去表现。它细腻不追求反差。现在很多电影都讲解反差,黑色要绝对黑,白色要绝对白。而《孔子》这部电影是中低的反差,但是又不能灰。在中低的反差里面还要有各种色调,因为我们的美术服装在还原古朴时都比较小心的采用了某些颜色。我需要将这些颜色表现出来但是又不能夸张。所以是有控制的还原真色度的处理。
从镜头上来处理就是要实而不华。不要用好莱坞的方式来处理——让影片看上去极具冲击力或只要视觉不要故事内容的拍摄方法。影片中所有镜头的运动与否都是根据故事的内容而定的,在电影中我们没有添加任何一个多余的运动。 灯光是我自己打的。这是很重要的,它就等于是我们摄影指导的笔。我拿着这枝笔要怎么画所有的光线,光线里面要突出色彩,色彩中要体现出感情。所以在拿这支笔画的时候我就会很注意,这支笔在哪要画得浓一些,哪要画得淡一些,这些都在我的控制之中。通常在这种真实人物的电影当中,我会放弃那种非常戏剧化的大逆光、放烟的场面。而只是将这个人物重点的写实出来,不要把他虚构,不要把它摆在一个高不可攀的位置,让我们琢磨不到他本身的这种真情。 色彩和光线的镜头运动都是绝不脱离于当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东西。我已经拍摄了30多部电影。十多年前,我很喜欢用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方法。在处理一个镜头时肯定将它的视觉冲击力突显出来。因为那时我们没有视觉特效,只能用大量的光线、放烟、镜头运动来表示它的动态。可是在拍摄《孔子》的时候,我将所有的东西都抛在脑后了,一点都不去想。我就想扎扎实实的将孔子这个人物拍摄出来。给他特写的光很重要,怎么表现出他的思维,他在想东西而不仅仅是在讲话,要表现的是他在想什么,这是我在这部电影中特别注意和下功夫的地方。
|
凌众科技专业提供服务器租用、服务器托管、企业邮局、虚拟主机等服务,公司网站:http://www.lingzhong.cn 为了给广大客户了解更多的技术信息,本技术文章收集来源于网络,凌众科技尊重文章作者的版权,如果有涉及你的版权有必要删除你的文章,请和我们联系。以上信息与文章正文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您要转载本文章,请保留以上信息,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