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Windows脚本技术第1/2页
作者 佚名
来源 ASP编程
浏览
发布时间 2013-07-09
深入挖掘Windows脚本技术 文章作者:zzzEVAzzz <zzzevazzz@126.com> 为使文中涉及的代码整洁,将使用论坛的PHP标签处理。(没有VBS标签,code标签不好用,郁闷) 如果转载本文,请注意做相应调整。 【目录】 1,前言 2,回顾WSH对象 3,WMI服务 4,脚本也有GUI 5,反查杀 6,来做个后门 7,结语 8,参考资料 【前言】 本文讲述一些Windows脚本编程的知识和技巧。这里的Windows脚本是指"Windows Script Host"(WSH Windows脚本宿主),而不是HTML或ASP中的脚本。前者由Wscript或Cscript解释,后两者分别由IE和IIS负责解释。描述的语言是VBScript。本文假设读者有一定的Windows脚本编程的基础。如果你对此还不了解,请先学习《Windows脚本技术》[1]。 【回顾WSH对象】 得益于com技术的支持,WSH能提供比批处理(.bat)更强大的功能。说白了,wsh不过是调用现成的“控件”作为一个对象,用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实现目的。 常用的对象有: WScript Windows脚本宿主对象模型的根对象,要使用WSH自然离不开它。它提供多个子对象,比如WScript.Arguments和WScript.Shell。前者提供对整个命令行参数集的访问,后者可以运行程序、操纵注册表内容、创建快捷方式或访问系统文件夹。 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 主要为IIS设计的对象,访问文件系统。这个恐怕是大家遇到最多的对象了,因为几乎所有的Windows脚本病毒都要通过它复制自己感染别人。 ADODB.Stream ActiveX Data Objects数据库的子对象,提供流方式访问文件的功能。这虽然属于数据库的一部分,但感谢微软,ADO是系统自带的。 Microsoft.XMLHTTP 为支持XML而设计的对象,通过http协议访问网络。常用于跨站脚本执行漏洞和SQL injection。 还有很多不常见的: 活动目录服务接口(ADSI)相关对象 —— 功能涉及范围很广,主要用于Windows域管理。 InternetExplorer对象 —— 做IE能做的各种事。 Word,Excel,Outlook对象 —— 用来处理word文档,excel表单和邮件。 WBEM对象 —— WBEM即Web-Based Enterprise Management。它为管理Windows提供强大的功能支持。下一节提到的WMI服务提供该对象的接口。 很显然,WSH可以利用的对象远远不止这些。本文挂一漏万,谈一些较实用的对象及其用法。 先看一个支持断点续传下载web资源的例子,它用到了上面说的4个常用对象。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if (lcase(right(wscript.fullname,11))="wscript.exe") then ''判断脚本宿主的名称'' die("Script host must be CScript.exe.") ''脚本宿主不是CScript,于是就die了'' end if if wscript.arguments.count<1 then ''至少要有一个参数'' die("Usage: cscript webdl.vbs url [filename]")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Usage不能忘'' end if url=wscript.arguments(0) ''参数数组下标从0开始'' if url="" then die("URL can''t be null.") ''敢唬我,空url可不行'' if wscript.arguments.count>1 then ''先判断参数个数是否大于1'' filename=wscript.arguments(1) ''再访问第二个参数'' else ''如果没有给出文件名,就从url中获得'' t=instrrev(url,"/") ''获得最后一个"/"的位置'' if t=0 or t=len(url) then die("Can not get filename to save.") ''没有"/"或以"/"结尾'' filename=right(url,len(url)-t) ''获得要保存的文件名'' end if if not left(url,7)="http://" then url="http://"&url ''如果粗心把“http://”忘了,加上'' set fso=wscript.createobject("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 ''FSO,ASO,HTTP三个对象一个都不能少'' set aso=wscript.createobject("ADODB.Stream") set http=wscript.createobject("Microsoft.XMLHTTP") if fso.fileexists(filename) then ''判断要下载的文件是否已经存在'' start=fso.getfile(filename).size ''存在,以当前文件大小作为开始位置'' else start=0 ''不存在,一切从零开始'' fso.createtextfile(filename).close ''新建文件'' end if wscript.stdout.write "Connectting..." ''好戏刚刚开始'' current=start ''当前位置即开始位置'' do http.open "GET",url,true ''这里用异步方式调用HTTP'' http.setrequestheader "Range","bytes="&start&"-"&cstr(start+20480) ''断点续传的奥秘就在这里'' http.setrequestheader "Content-Type:","application/octet-stream" http.send ''构造完数据包就开始发送'' for i=1 to 120 ''循环等待'' if http.readystate=3 then showplan() ''状态3表示开始接收数据,显示进度'' if http.readystate=4 then exit for ''状态4表示数据接受完成'' wscript.sleep 500 ''等待500ms'' next if not http.readystate=4 then die("Timeout.") ''1分钟还没下完20k?超时!'' if http.status>299 then die("Error: "&http.status&" "&http.statustext) ''不是吧,又出错?'' if not http.status=206 then die("Server Not Support Partial Content.") ''服务器不支持断点续传'' aso.type=1 ''数据流类型设为字节'' aso.open aso.loadfromfile filename ''打开文件'' aso.position=start ''设置文件指针初始位置'' aso.write http.responsebody ''写入数据'' aso.savetofile filename,2 ''覆盖保存'' aso.close range=http.getresponseheader("Content-Range") ''获得http头中的"Content-Range"'' if range="" then die("Can not get range.") ''没有它就不知道下载完了没有'' temp=mid(range,instr(range,"-")+1) ''Content-Range是类似123-456/789的样子'' current=clng(left(temp,instr(temp,"/")-1)) ''123是开始位置,456是结束位置'' total=clng(mid(temp,instr(temp,"/")+1)) ''789是文件总字节数'' if total-current=1 then exit do ''结束位置比总大小少1就表示传输完成了'' start=start+20480 ''否则再下载20k'' loop while true wscript.echo chr(13)&"Download ("&total&") Done." ''下载完了,显示总字节数'' function die(msg) ''函数名来自Perl内置函数die'' wscript.echo msg ''交代遗言^_^'' wscript.quit ''去见马克思了'' end function function showplan() ''显示下载进度'' if i mod 3 = 0 then c="/" ''简单的动态效果'' if i mod 3 = 1 then c="-" if i mod 3 = 2 then c="\" wscript.stdout.write chr(13)&"Download ("¤t&") "&c&chr(8)''13号ASCII码是回到行首,8号是退格'' end function 可以看到,http控件的功能是很强大的。通过对http头的操作,很容易就实现断点续传。例子中只是单线程的,事实上由于http控件支持异步调用和事件,也可以实现多线程下载。在MSDN里有详细的用法。至于断点续传的详细资料,请看RFC2616。 FSO和ASO都可以访问文件,他们有什么区别呢?其实,ASO除了在访问字节(非文本)数据有用外,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如果想把例子中的ASO用FSO来实现,那么写入http.responsebody的时候会出错。反之也不行,ASO无法判断文件是否存在。如果文件不存在,loadfromfile就直接出错,没有改正的机会。当然,可以用on error resume next语句让脚本宿主忽略非致命错误,自己捕捉并处理。但有现成的fileexists()为什么不用呢? 另外,由于FSO经常被脚本病毒和ASP木马利用,所以管理员可能会在注册表中修改该控件的信息,使脚本无法创建FSO。其实执行一个命令regsvr32 /s scrrun.dll就恢复了。即使scrrun.dll被删除,自己复制一个过去就行。 热身完之后,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功能强大的对象——WBEM(由WMI提供)。 【WMI服务】 先看看MSDN里是怎么描述WMI的——Windows 管理规范 (WMI) 是可伸缩的系统管理结构,它采用一个统一的、基于标准的、可扩展的面向对象接口。我在刚开始理解WMI的时候,总以为WMI是"Windows管理接口"(Interface),呵呵。 再看什么是WMI服务——提供共同的界面和对象模式以便访问有关操作系统、设备、应用程序和服务的管理信息。如果此服务被终止,多数基于Windows的软件将无法正常运行。如果此服务被禁用,任何依赖它的服务将无法启动。 看上去似乎是个很重要的服务。不过,默认情况下并没有服务依赖它,反而是它要依赖RPC和EventLog服务。但它又是时常用到的。我把WMI服务设置为手动启动并停止,使用电脑一段时间,发现WMI服务又启动了。被需要就启动,这是服务设置为“手动”的特点。当我知道WMI提供的管理信息有多庞大后,对WMI服务的自启动就不感到奇怪了。 想直观了解WMI的复杂,可以使用WMITools.exe[2]这个工具。这是一个工具集。使用其中的WMI Object Browser可以看到很多WMI提供的对象,其复杂程度不亚于注册表。更重要的是,WMI还提供动态信息,比如当前进程、服务、用户等。 WMI的逻辑结构是这样的: 首先是WMI使用者,比如脚本(确切的说是脚本宿主)和其他用到WMI接口的应用程序。由WMI使用者访问CIM对象管理器WinMgmt(即WMI服务),后者再访问CIM(公共信息模型Common Information Model)储存库。静态或动态的信息(对象的属性)就保存在CIM库中,同时还存有对象的方法。一些操作,比如启动一个服务,通过执行对象的方法实现。这实际上是通过COM技术调用了各种dll。最后由dll中封装的API完成请求。 WMI是事件驱动的,操作系统、服务、应用程序、设备驱动程序等都可作为事件源,通过COM接口生成事件通知。WinMgmt捕捉到事件,然后刷新CIM库中的动态信息。这也是为什么WMI服务依赖EventLog的原因。 说完概念,我们来看看具体如何操作WMI接口。 下面这个例子的代码来自我写的脚本RTCS。它是远程配置telnet服务的脚本。 这里只列出关键的部分: 首先是创建对象并连接服务器: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set objlocator=createobject("wbemscripting.swbemlocator") set objswbemservices=objlocator.connectserver(ipaddress,"root\default",username,password) 第一句创建一个服务定位对象,然后第二句用该对象的connectserver方法连接服务器。 除了IP地址、用户名、密码外,还有一个名字空间参数root\default。 就像注册表有根键一样,CIM库也是分类的。用面向对象的术语来描述就叫做“名字空间”(Name Space)。 由于RTCS要处理NTLM认证方式和telnet服务端口,所以需要访问注册表。而操作注册表的对象在root\default。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set objinstance=objswbemservices.get("stdregprov") ''实例化stdregprov对象'' set objmethod=objinstance.methods_("SetDWORDvalue") ''SetDWORDvalue方法本身也是对象'' set objinparam=objmethod.inparameters.spawninstance_() ''实例化输入参数对象'' objinparam.hdefkey=&h80000002 ''根目录是HKLM,代码80000002(16进制)'' objinparam.ssubkeyname="SOFTWARE\Microsoft\TelnetServer.0" ''设置子键'' objinparam.svaluename="NTLM" ''设置键值名'' objinparam.uvalue=ntlm ''设置键值内容,ntlm是变量,由用户输入参数决定'' set objoutparam=objinstance.execmethod_("SetDWORDvalue",objinparam) ''执行方法'' 然后设置端口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objinparam.svaluename="TelnetPort" objinparam.uvalue=port ''port也是由用户输入的参数'' set objoutparam=objinstance.execmethod_("SetDWORDvalue",objinparam)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有些头大了呢?又是名字空间,又是类的实例化。我在刚开始学习WMI的时候也觉得很不习惯。记得我的初中老师说过,读书要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读厚是因为加入了自己的想法,读薄是因为把握要领了。 我们现在就把书读薄。上面的代码可以改为: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set olct=createobject("wbemscripting.swbemlocator") set oreg=olct.connectserver(ip,"root\default",user,pass).get("stdregprov") HKLM=&h80000002 out=oreg.setdwordvalue(HKLM,"SOFTWARE\Microsoft\TelnetServer.0","NTLM",ntlm) out=oreg.setdwordvalue(HKLM,"SOFTWARE\Microsoft\TelnetServer.0","TelnetPort",port) 现在是不是简单多了? 接着是对telnet服务状态的控制。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set objswbemservices=objlocator.connectserver(ipaddress,"root\cimv2",username,password) set colinstances=objswbemservices.execquery("select * from win32_service where name=''tlntsvr''") 这次连接的是root\cimv2名字空间。然后采用wql(sql for WMI)搜索tlntsvr服务。熟悉sql语法的一看就知道是在做什么了。这样得到的是一组Win32_Service实例,虽然where语句决定了该组总是只有一个成员。 为简单起见,假设只要切换服务状态。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for each objinstance in colinstances if objinstance.started=true then ''根据started属性判断服务是否已经启动'' intstatus=objinstance.stopservice() ''是,调用stopservice停止服务'' else intstatus=objinstance.startservice() ''否,调用startservice启动服务'' end if next 关键的代码就是这些了,其余都是处理输入输出和容错的代码。 总结一下过程: 1,连接服务器和合适的名字空间。 2,用get或execquery方法获得所需对象的一个或一组实例。 3,读写对象的属性,调用对象的方法。 那么,如何知道要连接哪个名字空间,获得哪些对象呢?《WMI技术指南》[3]中分类列出了大量常用的对象。可惜它没有相应的电子书,你只有到书店里找它了。你也可以用WMITools里WMI CIM Studio这个工具的搜索功能,很容易就能找想要的对象。找到对象后,WMI CIM Studio能列出其属性和方法,然后到MSDN里找具体的帮助。而应用举例,除了我写的7个RS系列脚本,还有参考资料[4]。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参考资料[4]中,连接服务器和名字空间用的是类似如下的语法: Codz: Set objWMIService=GetObject("winmgmts:!\"&strComputer&"\root\cimv2:Win32_Process") 详细的语法在《WMI技术指南》和MSDN中有介绍,但我们不关心它,因为这种办法没有用户名和密码参数。 因此,只有在当前用户在目标系统(含本地)有登陆权限的情况下才能使用。而connectserver如果要本地使用,第一个参数可以是127.0.0.1或者一个点".",第3、4个参数都是空字符串""。 最后,访问WMI还有一个“特权”的问题。如果你看过ROTS的代码,你会发现有两句“奇怪”的语句: Codz: objswbemservices.security_.privileges.add 23,true objswbemservices.security_.privileges.add 18,true 这是在向WMI服务申请权限。18和23都是权限代号。下面列出一些重要的代号: 5 在域中创建帐户 7 管理审计并查看、保存和清理安全日志 9 加载和卸载设备驱动 10 记录系统时间 11 改变系统时间 18 在本地关机 22 绕过历遍检查 23 允许远程关机 详细信息还是请看《WMI技术指南》或MSDN。 所有特权默认是没有的。我在写RCAS时,因为忘了申请特权11,结果一直测试失败,很久才找到原因。 只要有权限连接WMI服务,总能成功申请到需要的特权。这种特权机制,只是为了约束应用程序的行为,加强系统稳定性。有点奇怪的是,访问注册表却不用申请任何特权。真不知道微软的开发人员是怎么想的,可能是访问注册表太普遍了。 【脚本也有GUI】 虽然系统提供了WScript和CScript两个脚本宿主,分别负责窗口环境和命令行环境下的脚本运行,但实际上窗口环境下用户与脚本交互不太方便:参数输入只能建立快捷方式或弹出InputBox对话框,输出信息后只有在用户“确定”后才能继续运行。完全没有了窗口环境直观、快捷的优势。好在有前面提到的InternetExplorer对象,脚本可以提供web风格的GUI。 还是来看个例子,一个清除系统日志的脚本,顺便复习一下WMI: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set ie=wscript.createobject("internetexplorer.application","event_") ''创建ie对象'' ie.menubar=0 ''取消菜单栏'' ie.addressbar=0 ''取消地址栏'' ie.toolbar=0 ''取消工具栏'' ie.statusbar=0 ''取消状态栏'' ie.width=400 ''宽400'' ie.height=400 ''高400'' ie.resizable=0 ''不允许用户改变窗口大小'' ie.navigate "about"&":blank" ''打开空白页面'' ie.left=fix((ie.document.parentwindow.screen.availwidth-ie.width)/2) ''水平居中'' ie.top=fix((ie.document.parentwindow.screen.availheight-ie.height)/2) ''垂直居中'' ie.visible=1 ''窗口可见'' with ie.document ''以下调用document.write方法,'' .write "<html><body bgcolor=#dddddd scroll=no>" ''写一段html到ie窗口中。'' .write "<h2 align=center>远程清除系统日志</h2><br>" .write "<p>目标IP:<input id=ip type=text size=15>" ''也可以用navigate方法直接打开一'' .write "<p>用户名:<input id=user type=text size=30>" ''个html文件,效果是一样的。'' .write "<p>密码: <input id=pass type=password size=30>" .write "<p align=center>类型:" ''不仅是input对象,所有DHTML支持'' .write "<input id=app type=checkbox>应用程序 " ''的对象及其属性、方法都可以使用。'' .write "<input id=sys type=checkbox>系统 " .write "<input id=sec type=checkbox>安全" ''访问这些对象的办法和网页中访问'' .write "<p align=center><br>" ''框架内对象是类似的。'' .write "<input id=confirm type=button value=确定> " .write "<input id=cancel type=button value=取消>" .write "</body></html>" end with dim wmi ''显式定义一个全局变量'' set wnd=ie.document.parentwindow ''设置wnd为窗口对象'' set id=ie.document.all ''设置id为document中全部对象的集合'' id.confirm.onclick=getref("confirm") ''设置点击"确定"按钮时的处理函数'' id.cancel.onclick=getref("cancel") ''设置点击"取消"按钮时的处理函数'' do while true ''由于ie对象支持事件,所以相应的,'' wscript.sleep 200 ''脚本以无限循环来等待各种事件。'' loop sub event_onquit ''ie退出事件处理过程'' wscript.quit ''当ie退出时,脚本也退出'' end sub sub cancel ''"取消"事件处理过程'' ie.quit ''调用ie的quit方法,关闭IE窗口'' end sub ''随后会触发event_onquit,于是脚本也退出了'' sub confirm ''"确定"事件处理过程,这是关键'' with id if .ip.value="" then .ip.value="." ''空ip值则默认是对本地操作'' if not (.app.checked or .sys.checked or .sec.checked) then ''app等都是checkbox,通过检测其checked'' wnd.alert("至少选择一种日志") ''属性,来判断是否被选中。'' exit sub end if set lct=createobject("wbemscripting.swbemlocator") ''创建服务器定位对象'' on error resume next ''使脚本宿主忽略非致命错误'' set wmi=lct.connectserver(.ip.value,"root/cimv2",.user.value,.pass.value) ''连接到root/cimv2名字空间'' if err.number then ''自己捕捉错误并处理'' wnd.alert("连接WMI服务器失败") ''这里只是简单的显示“失败”'' err.clear on error goto 0 ''仍然让脚本宿主处理全部错误'' exit sub end if if .app.checked then clearlog "application" ''清除每种选中的日志'' if .sys.checked then clearlog "system" if .sec.checked then clearlog "security" ''注意,在XP下有限制,不能清除安全日志'' wnd.alert("日志已清除") end with end sub sub clearlog(name) wql="select * from Win32_NTEventLogFile where logfilename=''"&name&"''" set logs=wmi.execquery(wql) ''注意,logs的成员不是每条日志,'' for each l in logs ''而是指定日志的文件对象。'' if l.cleareventlog() then wnd.alert("清除日志"&name&"时出错!") ie.quit wscript.quit end if next end sub 总结一下整个过程。首先是创建internetexplorer.application对象。其直接的效果是启动了一个iexplorer进程,但窗口是不可见的,直到设置了ie.visible=1。然后用document.write方法将html语句写到ie窗口中。对于复杂的界面,可以将html代码保存为一个html文件,用ie.navigate(filename)打开。最后是响应窗口中的输入。这基本上属于DHTML的知识范畴。 与一般脚本编程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ie是事件驱动的。你所要做的,就是设置好相应的事件处理函数/过程。 在本例中,脚本只关心3个事件:ie退出,"确定"按钮被点击,"取消"按钮被点击。 注意,例子中只有两句设置事件处理过程的语句,没有定义ie退出事件与event_onquit过程关联。这是因为这里用到一个特性——创建ie对象时的第二个参数"event_"是一个前缀,ie对象的事件处理过程名是该前缀加事件名。所以onquit事件的处理过程默认就是event_onquit。 当点击"确定"按钮后,confirm过程被调用。例子中演示了如何访问ie中的对象,比如ie.document.all.ip.value就是在"目标IP"文本框中的输入。如果选中"应用程序"这个checkbox,那么ie.document.all.app.checked的值是true,否则是false。想调用alert方法,则用ie.document.parentwindow.alert。其他各种ie内对象的访问方法完全是类似的。具体的可以看DHTML相关资料。 有了web界面,交互就变得丰富多彩了。大家可以充分发挥创意。 比如,很多GUI工具(比如流光)启动时,有一个logo页,显示版权等信息。我们用ie对象也可以模拟一个出来: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set ie=wscript.createobject("internetexplorer.application") ie.fullscreen=1 ie.width=300 ie.height=150 ie.navigate "about"&":blank" ie.left=fix((ie.document.parentwindow.screen.availwidth-ie.width)/2) ie.top=fix((ie.document.parentwindow.screen.availheight-ie.height)/2) ie.document.write "<body bgcolor =skyblue scroll=no><br><br>"&_ "<h2 align=center>这是一个Logo</h2></body>" ie.visible=1 wscript.sleep 5000 ie.quit 上面这段代码执行后,将在屏幕中央显示一个连标题栏和边框都没有的ie窗口,持续5秒。 窗口里是蓝底黑字的“这是一个Logo”。 脚本GUI化之后,与用户的交互更直观。像Nmap那样有很多参数的工具,在本地使用时,写一个图形界面的“接口”就一劳永逸了。输出的结果也可以用脚本处理,以更适合阅读的方式显示,就像流光等工具能生成html扫描报告那样。 |
凌众科技专业提供服务器租用、服务器托管、企业邮局、虚拟主机等服务,公司网站:http://www.lingzhong.cn 为了给广大客户了解更多的技术信息,本技术文章收集来源于网络,凌众科技尊重文章作者的版权,如果有涉及你的版权有必要删除你的文章,请和我们联系。以上信息与文章正文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您要转载本文章,请保留以上信息,谢谢! |
你可能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上一篇: 获取远程机器共享目录的物理路径的代码下一篇: 使用脚本自动修改ip设置
关于深入挖掘Windows脚本技术第1/2页的所有评论